• Home
  • 新一代超音波輔助體外震波碎石

新一代超音波輔助體外震波碎石

 當初馬偕醫院百年院慶寫的文章,後來行政作業關係未被採用。還是放上來分享一下吧。

-----------------------------------------------------------------

提到結石的治療,體外震波絕對是近代最重要的發明。

震波技術的發展始於1980年代,當時腹腔鏡與內視鏡的技術發展仍在起步階段,器械精密度亦不夠理想。泌尿系統的結石往往需要傳統高度侵入性的手術治療,通常代表著高手術風險及較長的術後恢復期。而震波儀器的問世翻轉了這個狀態。由體外發射的震波能量經由特殊透鏡聚焦於體內的一點,不但可以把堅硬的結石粉碎,還不會傷害到震波經過的組織。

於是,幾乎全世界的泌尿科醫師處理泌尿道結石都是震波治療先打了再說,隨著經驗增加,震波碎石的缺陷也慢慢浮現:第一,太大的結石不適合,效果不佳外亦打得不夠細,易有尿路阻塞等併發症發生;第二:震波經過的組織不會受損,但震波焦點附近(也就是結石周圍)的腎組織還是有受傷出血的風險;第三:震波焦點的瞄準需要使用x光,對操作儀器的人員及病人都是額外的放射線暴露,不但患者呼吸較大或是不小心移動身體後都需要暴露在放射線下重新對焦,遇到x光不顯影的結石更是無用武之地;第四:相對侵入性手術較低的碎石率與清除率在近代內視鏡器械與雷射技術快速發展的壓力下,傳統震波碎石治療的地位不斷受到挑戰。

為了提升結石治療的品質,馬偕醫院於2018年底於台北院區引進、2020年初於淡水完成裝機的新一代體外震波碎石機,便是在針對上述不足之處加以改良的全新機型。改良的方法其實說穿了並不複雜:傳統放射線對焦體外震波儀器外,加裝能同步監測對焦狀態的超音波探頭。這樣一個超音波的輔助,在上述四個層面上都帶來了大幅的改善。比較馬偕醫院過往舊機型與新型超音波輔助機型的臨床數據,在兩公分以下腎結石的碎石率、結石全清率、以及術後併發症的數據上都有全面且顯著的改善。追根究底,超音波不帶輻射線,可以隨時且立即監測結石位置、狀態、對焦點是否位移,大幅度的減少不必要的輻射暴露。

精準度的提升減少了結石周邊的傷害,直接反映在術後疼痛及腎臟出血等併發症的發生率,由舊機型的百分之六下降至百分之二以下。除了傷害性較小外,碎石率從原本的六成提升至八成五以上。換而言之,傳統機型治療十位患者,可能有約四位患者術後追蹤x光會發現結石紋風不動,需輔以二次震波或是其他內視鏡手術治療,而超音波輔助碎石後僅約一位需要追加治療,並且有四成以上的患者術後x光追蹤是石頭完全消失,一點殘餘的碎石都沒有!

這樣的差距,不論在小於一公分或大於一公分的結石患者身上都看得到,表示新機型對於較大型結石的治療仍保留了良好的優勢。當然,碎石成功率的影響因素既多且複雜,儀器的精密度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子。不過相較其他諸如結石成分、生理構造的個體差異、身體脂肪層厚度等難以控制的變項,醫療儀器技術的發展是能夠藉由努力精進而進步的。

馬偕醫院泌尿科引進新型超音波輔助體外震波碎石機器,追求的正是在各個細節為病患努力,而至今的臨床數據給了我們團隊莫大的鼓舞,也更加堅定我們邁向醫院第二個百年的腳步與方向。

--------------------------------------------------------------------

2020發表於BMC Urology期刊之臨床研究報告(曾醫師為責任作者)


張貼留言

最新文章

[latest][5][recentright]
關於曾仁澍醫師

泌尿外科醫師

目前服務於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

專長:攝護腺手術、疝氣、男性結紮、包皮手術、泌尿道癌症

特別專精於攝護腺雷射剜除、達文西手術、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

線上掛號

台北院區:週三上午

淡水院區:週四上午、下午

  • 線上掛號點我
  • 聯絡曾醫師
  • 曾醫師的line官方帳號
  • E-mail信箱